數顯氣動量儀作為一種高精度的測量工具,在機械制造、汽車零部件加工等行業廣泛應用,其測量準確性直接關系到產品質量。為確保氣動量儀始終保持精準,定期校準至關重要。
校準前的準備工作是基礎。首先要確保校準環境穩定,溫度應控制在(20±3)℃左右,濕度保持在相對適宜范圍,以減少環境因素對量儀精度的影響。同時,準備好標準校對規、氣源穩壓裝置以及清潔的壓縮空氣氣源,氣源壓力需穩定在量儀規定的工作范圍內,通常為(0.4-0.7)MPa,這是保證量儀正常工作與精準校準的前提。
實際校準操作時,先將數顯氣動量儀按要求安裝調試好,連接好氣源并開機預熱,使儀器達到穩定的工作狀態。接著,選取合適的標準校對規,其尺寸精度應高于被校準量儀的精度等級,比如對于測量范圍在0-150μm的量儀,可選用三等或四等標準校對規。將校對規輕輕放置在量儀的測頭下方,確保測頭與校對規表面垂直且接觸良好,然后觀察數顯屏上的讀數。

若讀數與校對規的實際尺寸存在偏差,就需要進行調整。通過調節量儀上的微調旋鈕,逐步改變測量系統的氣隙大小,從而修正示值誤差。這一過程需要耐心與細致,反復使用不同尺寸的校對規進行多次測量校準,直至量儀在各個測量點的示值誤差均符合要求,一般來說,示值誤差應控制在±1μm以內(具體依量儀規格而定)。
校準過程中,還需關注量儀的重復性。在同一校對規上連續測量多次,記錄下每次的示值,檢查其波動范圍是否在允許的重復性誤差內,通常重復性誤差不超過±0.5μm。若超出范圍,則要檢查測頭的清潔度、氣路是否暢通以及傳感器等部件是否正常。
完成校準后,要對校準結果進行記錄與標識,包括校準日期、校準人員、使用的標準校對規信息以及校準后的精度指標等,以便后續查詢與管理。定期按照規范流程對數顯氣動量儀進行校準,才能讓其在工業生產中持續發揮精準測量的作用,為產品質量把控提供有力支撐。